【编者按】
近期,学校党委和行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,以高瞻远瞩的战略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,以睿智深远的英明决策选任优秀年轻人才,一批充满朝气、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应召通过公开招聘加入后勤服务保障队伍,他们肩负校党委的嘱托和信任,迅速转变角色、深入一线,将新思路、新方法、新活力注入传统工作领域,在提升服务效能、优化管理流程、保障校园运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他们的事迹是学校深化改革、大胆启用年轻力量的生动缩影;他们的成长印证了“给平台、压担子”对激发人才潜能的重要作用。为展现学校对年轻干部的关怀与支持,呈现后勤队伍焕发的新面貌,我们策划推出“身边的财金后勤人”系列专题报道,聚焦几位优秀青年后勤干部的代表。期望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,进一步营造重视青年、培养青年、成就青年的良好氛围,激励全体教职工共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与力量。
“校园干不干净,师生进校的第一眼就能看出来。这一眼,就是检验我工作的答卷。”物业科胡皓捷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自8月底转岗到物业科以来,他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:每天提前到岗,在师生到校前,先用自己的脚步“检阅”一遍校园。
清晨七点,当校园还笼罩在晨曦中,胡皓捷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校园各个角落。俯身查看路边停靠车辆车底堆积的树叶,弯腰扒看绿化带夹杂的纸屑,反复确认垃圾桶盖的闭合严实……这些细致入微、日复一日的动作,构成了他独特的“到岗仪式”。在他看来,物业工作的价值,恰恰隐藏在这些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。“物业工作就是这样,越是容易被人忽视的角落,越能体现工作质量。”
第一步与每一天,做行走的“洁净标尺”
胡皓捷的日常工作,始于清晨七点的校园“早课”。他习惯从校门口开始,沿主干道步行至教学楼、体育场、宿舍区,最后绕行商业街。每一步都带着审视的目光:地面是否有落叶堆积?车位底下是否清扫?尤其在教学楼区域,他会逐一检查各楼层的卫生情况,并细致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。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,密密麻麻记录着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时间,比如“9月9日,图书馆前地砖破损,已报修”“9月12日,三号教学楼东侧垃圾桶满溢,已协调清运”。
重大活动期间,他的脚步愈发匆忙,节奏也更加密集。教师节表彰大会开始前两小时,他已早早抵达会场,一遍遍检查每个角落的卫生状况;为保障环境的整洁与行走的安全,连花坛边缘滋生的苔藓都要求彻底清理;迎新晚会前,他亲自督导垃圾清运工作,力求做到“卫生无死角”。一名保洁员感慨:“胡老师眼里容不下一点瑕疵,连地缝里的烟头都逃不过他的眼睛。”
解“难题”、守“底线”,做校园安全的排头兵
商业街的管理难题,他用“笨功夫”破解。为杜绝消防通道堆放杂物,他联合商户制定“门前三包”细则,亲自示范物品摆放标准。商户老板说:“胡老师不来虚的,整改方案都是他手把手教我们做的。”
校门口区域的清扫责任长期模糊,是多次被提及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,胡皓捷没有简单地“各扫门前雪”,而是将廓清管理边界视为己任。他多方努力,积极与街道办事处、市政部门等多方沟通协调,反复阐明校门口环境作为校园“第一印象”的重要性。通过多次现场对接和会议商讨,他凭借翔实的记录和诚恳的态度,努力推动各方达成共识,最终明确了清扫责任范围,建立了有效的联动机制,为校园周边环境的持久整洁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面对龙子湖家属院长期遗留的诸多难题与安全隐患,他展现出迎难而上、一抓到底的韧劲。连续三天,他徒步走遍每一栋楼,逐一测试消防栓水压,仔细勘察外墙砖与屋檐砖的脱落情况,排查污水主管道堵塞等突出问题。通过细致摸排,共记录下“15号楼门前地基下沉”“污水主管道堵塞”等十余处隐患点,并将其系统整合、绘制成一张直观清晰的“隐患地图”,为后续集中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假期里的身影与台账上的细致:无声的守护
物业工作的真正分量,常在无人注目的时刻显现。国庆假期,校园一片宁静,而胡皓捷却带领团队默默值守,他们的身影是节日里独特的风景。这份守护,不仅在于关键时刻的坚守,更融入于日常的细致之中。翻开他的工作台账,事项条理清晰;他制作的检查表格,实用而详尽。对于校门口绿化卫生的协调,他耐心跟进。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,只有对“事事有回音,件件有着落”的执着,于无声处诠释着“后勤无小事”的质朴理念。这种“钉钉子”式的跟进,让琐碎工作变得条理清晰。
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深夜的最后一盏灯,从暴雨中的紧急排查到假期里的默默守护,胡皓捷用脚步丈量着责任,用汗水书写着担当。在他心中,校园的整洁与安全就是最好的答卷,而师生们的满意,就是这份答卷上最亮眼的成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