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标题
后勤动态

身边的财金后勤人守护舌尖上的“第一课堂”

——伙食科王明聪同志事迹


时间:2025年10月24日 16:43 点击:[]

【编者按】

,学校党委和行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,以高瞻远瞩的战略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,以睿智深远的英明决策选任优秀年轻人才一批充满朝气、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应召通过公开招聘加入后勤服务保障队伍,他们肩负校党委的嘱托和信任,迅速转变角色、深入一线,将新思路、新方法、新活力注入传统工作领域,在提升服务效能、优化管理流程、保障校园运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他们的事迹是学校深化改革、大胆启用年轻力量的生动缩影;他们的成长印证了“给平台、压担子”对激发人才潜能的重要作用。为展现学校对年轻干部的关怀与支持,呈现后勤队伍焕发的新面貌,我们策划推出身边的财金后勤人系列专题报道,聚焦几位优秀青年后勤干部的代表。期望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,进一步营造重视青年、培养青年、成就青年的良好氛围,激励全体教职工共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与力量。


“师生的餐桌,就是我的‘第一课堂’。这里端出的每一份饭菜,都必须是安全、温暖、用心地回馈。”对于负责象湖校区餐饮管理的伙食科王明聪而言,食堂从来不只是提供餐食的地方,更是关乎健康、传递关怀的重要阵地。自承担伙食科重任以来,他每天的工作都从清晨的食堂后厨开始,用双眼紧盯每一道流程,用双手守护每一份食材,将这方寸天地视为检验后勤工作的核心考场,将舌尖上的安全作为必修的核心第一课。

守门·从清晨验货深夜巡检

王明聪的一天,始于黎明时分食堂后门的验收台。天还未亮,他已手持台账,就着灯光查验当天送达的肉禽蔬菜。他会随机拆开包装,检查蔬菜的新鲜度;核对肉类的检疫证明;甚至用手感知食材的质感。“食材是源头,源头把不住,后面的一切都是空谈。”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

这种“钉钉子”的精神,在应对急难任务时尤为凸显。8月16日,象湖校区两家新餐饮公司入驻,面对开学前仅剩的十几天装修期,王明聪直接“钉”在了施工现场。他每天吃住在学校,在弥漫着装修气味的大厅和后厨间穿梭,协调进度、监督质量。那段时间,他的工作台账上密密麻麻记录着“8月24日,水电管线铺设完成90%”“8月25日,灶台安装调试”等节点。正是这20多个日夜的坚守,确保了新学期所有窗口如期飘出饭菜香,避免了师生就餐的拥堵。

他的坚守同样延续到夜晚。每晚九点餐厅歇业后,他的身影会再次出现,逐一检查水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,查看生鲜食材是否按规定存放,核对冰柜运行温度是否达标。这份看似枯燥的“安全夜巡”,是他为师生舌尖安全筑起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
接待·从窗口前的微笑餐桌后的呵护

在王明聪看来,伙食科的工作,安全”只是底线,“吃好”和“暖心”才是目标。他致力于将食堂打造成充满人情味的“第二课堂”。

他积极推动服务细节优化,推行“微笑+清场”制度。他要求窗口员工不仅要有熟练的打菜手艺,更要主动问候、耐心解答。用餐高峰后,他及时督促清理餐桌,确保“人走桌净”,为下一批师生留下整洁的环境。他还设立“服务台”,现场处理问题,并收集师生的建议。

他的贴心更体现在对特殊需求的关照上。为尊重少数民族师生的饮食习惯,他亲自牵头开设“民族窗口”,坚持6S管理标准,强化从食材采购、厨具使用到烹饪流程全程监督,确保明厨亮灶食品安全。一次,一名新生在军训期间于食堂突发低血糖,他得知后立即安排熬制红糖水,并联系辅导员和校医院,全程守护直至学生无恙。他也时刻关注“财宝有话说”平台,对每一条关于餐饮的反馈都及时回复、跟进整改。他说:“食堂的温暖,就藏在这一点一滴的回应里。”

盘账·从台账里的规划数据中的洞察

王明聪的过人之处,还在于他将一本普通的工作台账,用成了提升管理效能的“智慧引擎”。他的台账不仅是记录,更是分析、预测和规划的工具。

每日工作“清底数”,台账上事无巨细,从“早餐豆浆供应量不足”到“午餐喜乐强面食窗口较为拥挤”,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、耗时和问题点都清晰在列,确保日事日毕,问题不过夜。次日计划“明方向”,每天下班前,他会根据当日情况和次日计划,提前列出清单,如“明早6:30抽查蔬菜农残检测报告”“9:30与供应商对接新品种引入”,让工作充满前瞻性。他善于从台账数据中洞察规律。例如,通过分析剩菜量及时调整菜品份量;根据窗口排队时长动态调配人手。这让伙食科的工作从“被动响应”转向“主动管理”。

从清晨验收食材的严谨,到窗口传递微笑的温暖,再到台账里蕴藏的智慧,王明聪同志用责任守护安全,用细心优化体验,用创新提升效能。他的故事生动表明,后勤人的价值,就盛在每一餐饭食里,融在师生满意的笑容里,写在平凡岗位的不凡坚守里。